凌晨 2 点,美国官方宣布,对中国关税提高至 104%,即时生效。
104%,基本是硬脱钩了,短期面临的压力极其巨大。
可以参考下口罩封禁时的情况。
美国那边的物价暴涨,政府被逼得动用直升机直接给民众撒钱……
所以消息传出,原本大涨的美股立刻转大跌,美债也紧跟着剧烈波动,三十年期国债利率上涨 10 个 BP。
谁在减持?不言而喻。
而接下来的形势,似乎也不容乐观。
如果是十年前的国际环境,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。
但最近几年,全球各国明显右转,新上台的政府一个比一个强硬……
比如我们这边,大家很明显能感受到:官方的谴责越来越少,实际对抗越来越多。
不出意外,很快我们就将看到,除了少数妥协,多数大国争先恐后施行报复性关税,增强贸易壁垒。
没办法,别人都加,你不加就吃亏。
而这也意味着,至今还不到 40 年的全球化进程,可能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。
当然,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。
全球化的自由贸易维持了这几十年,贯穿了近两代人的人生,导致许多人对这种秩序习以为常、下意识觉得这就是常态。
但带入更久远的时间尺度中,自由贸易其实是很稀罕的事。
保护主义,才是常态。
01
如何伟大?
很多人将特朗普与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对应。
有人觉得他像崇祯,乱折腾起反效果;也有人觉得像刘邦,无赖但拥趸众多……
但现在发生的一系列事,却让人不得不想到了王莽。
特朗普说他最崇拜的人之一,是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 · 昆西 · 亚当斯。
而他现在所做的事情,似乎也是在追随这位 " 让美国伟大 " 的古人的脚步……
行事极其出人意料,看似疯狂、超出时代的行为,却是极端的复古运动——妄图把美国拉回到 20 世纪之前,他心中美利坚真正伟大的时代。
那个时代的美国,工业、经济实力突飞猛进,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超越英国;武力同样充沛,平均每年领土扩张 6.9 万平方公里,在人类历史上仅次于蒙古帝国,连俄罗斯都甘拜下风。
某种程度上,与霍梅尼抛弃世俗化、用中世纪教法统治伊朗,妄图复兴伊斯兰世界有些类似。
但众所周知,霍梅尼失败了,伊朗在他的徒子徒孙手中变得越来越穷困。
而现在,全世界的主流舆论、包括美国国内的很大一部分人,几乎全在说特朗普是不可理喻的疯子。
几乎已经将其定义为失败者。
嘲讽贬低的话不必再说。
与其无休止地打口水仗,不妨以更广阔的角度看待这件事。
……
回顾美国的关税史,有三个最高峰。
1828 年,1930 年,以及即将执行 " 对等关税 " 政策的 2025 年。
彼此之间的间隔,大概都是 100 年。
这是个很奇怪的周期,但客观上就是存在。
我们尝试从最根源处说起。
根据 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 的经济史数据,看下图。早从 1720 年开始,13 块殖民地的人均产出就超越德法,仅次于英国本土。
仅以财富论,可以说是世界第二发达经济体。
作为母国重要的倾销地,整个殖民地时期,当地关税长期高企,只不过这个税是由英国人收的。
比如七年战争后,英国虽然得到了世界的支配权,但也元气大伤,急需殖民地输血。
因此颁布《茶税法》、《唐纳德税法》、《印花税法》……并设立殖民地海关,对进入北美的货物征收入口税。
怎么个意思?你不仅必须买我的货,而且我还要通过关税变相涨价。
1773 年 12 月,波士顿的 " 自由之子 " 们再也无法忍受盘剥,把 342 箱东印度公司茶叶倒进大海,酿成 " 波士顿倾茶案 "。
反抗此起彼伏,最终引爆了独立战争。
独立之后,英国人和该死的关税都走了,大家迎来了自由贸易。
但还是看下图,此后长达二十余年,美国人均产出增长几乎停滞,反而不如建国之前。
此时此刻,分歧出现了。
在美国 " 走向伟大 " 之前,国内大致分为两派。
以亚历山大 · 汉密尔顿为代表的北方工业制造业经济,以托马斯 · 杰斐逊为代表的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。
前者认为,美国工业薄弱,必须对进口商品重新课以重税,保护本国制造业。
但很明显,你加进口税,别国肯定也会实施对等关税作为报复。
这种后果,对工厂主们而言,根本就不算事。
因为当时美国的工业品,在海外基本没有市场,就算被加税又怎样?与其担忧这些,不如扶持本土制造业,吃下国内市场。
彼时,整个美国的纺织厂才 10 来家。
1789 年,第一届过会通过首部关税法案,对 81 种商品征收关税,平均税率 8.5%,反制英国倾销。
得益于此,到 1810 年,美国防止工厂增长至 240 家。
很显然,关税对扶持本土工业的效果,非常显著。
但对南方的农场主们,这就不太友好了。
当时美国的主要农产品是棉花和烟草,是延续了几百年的产业了。本土那点工业产能根本吃不下,从来都是以出口为主。
提高关税,他们不仅出口利润大幅降低,购买生产工具的成本也大幅提高。
血亏。
1812-1815 年的英美战争,让美国政治家认识到工业有多么重要,推出《关税法 1816》,将平均关税提高至 25%,纺织品的税率高达 33%。
英国急需提高报复性关税,导致美国棉花出口从 1820 年的 2200 万美元,降至 1826 年的 1800 万美元。
1828 年,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 · 昆西 · 亚当斯再度提出 "可憎关税" 法案,将平均税率提高到 45%。
客观来讲,发展工业是时代的进步。
但作为代价的农场主们,显然不会同意这个说法,南方人怒斥政府 "牺牲农业利益补贴工业"。
更关键的是什么呢?
随着北方工业规模壮大,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,于是他们试图让广大的黑奴成为工人。
这等于是刨了农场主们的祖坟。
原本就被高关税弄得喘不过气,现在还要废除奴隶制,增加雇佣的成本!?
为了缓和矛盾,联邦政府不得不在 1845 年、1855 年、1860 年三次下调关税。
但 1861 年,随着《莫里尔关税法》的颁布,坚持高关税政策、坚持废奴的林肯上台,南北矛盾再也无法缓和,内战爆发。
北方人统一了国家和话语权,顺利将美国变成全世界关税壁垒最高的国家,本土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。
到 1894 年,美国工业总产值正式超越英国,占全球比重跃升至 30%,成为新的世界工厂。
这一地位,维持了长达 116 年之久,直到 2011 年,才被中国超过。
以上,是在关税视角下,美国从初生走向 " 伟大 " 比较片面的、简略的历程,实现了工业强国的目标。
而这自然就是特朗普 " 让美国再次伟大 " 的终极目标。
但两个世纪前的办法,能否在今天起到类似的效果?
02
现实难题
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本意,是效仿安德鲁・杰克逊、约翰 · 昆西 · 亚当斯、亚伯拉罕・林肯等先贤。
但在舆论中,却被大部分人认为是引发 30 年代大萧条的胡佛的翻版。
有一说一,胡佛与特朗普的相似之处,确实挺多的。
但懂王肯定觉得自己好冤枉。
胡佛时期的美国,工业产值已经占到全球的 40%,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,产能过剩非常严重。
而 21 世纪的美国,是全世界最大的逆差国。
两者加关税的底层逻辑完全就不一样。
时间再回到现在。
特朗普想让美国重归 " 伟大时代 ",仅仅靠关税肯定是不可能的。
加关税简单,难的是要有实际的商品供给国内乃至海外市场。
尤其是,曾经的美国耗费了一百余年时间、几代人的心血,才完成工业化、成为世界工厂;如今,已经事实上去工业化的美国,想要重新工业化、乃至重建世界工厂,至少有四个直接难题:
1. 劳动力
截至 2024 年,美国劳动人口总数为 1.67 亿,实际被雇佣人数远小于这个数字。
其中 80% 从事服务业,第二产业雇佣人数长期维持在一千万左右。
作为对比,中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高达 2.1 亿……
在生产力没有巨大飞跃的情况下,以目前的劳动力规模,美国想要重建世界工厂非常困难。
2. 产业链
美国虽然掌握了全球大多数尖端科技,但去工业化半个世纪至今,大量基础产业链丢失,实用技术却是短板。
666 个工业小类、41 个工业大类,能独立自主的不到 5%。
以工业原料为例。美国并不缺矿,但很缺加工类的产业;而中国占全球最工业原料市场份额超过 40%。
一旦重新发展制造业,又限制进口中国商品,这个难题怎么解决?
虽然可以在别处市场另外扶持加工业……先不说建不建得起来,时间和金钱成本都是难以想象的。
3.能源
或者更具体一点,电力供应怎么解决?
2023 年,美国总发电量约 4.3 万亿度,工业用电量约 1.01 万亿度,占比约 23.6%。
与其他国家相比,1 万亿度工业用电,看似庞大。
但对前世界工厂的美国而言,其实还停留在 90 年代的水平,明显反映出近三十年去工业化的现象。
作为对比,中国 2023 年总发电量约 94181 亿度,工业用电量 63847 亿度,占比约 67.8%。
如果把中国的用电结构作为 " 世界工厂 " 的标准,那么美国的总发电量大概约为 3.29 ÷ 32.2% ≈ 10.2 万亿度。
即便把标准放低一点,也意味着电力生产必须翻倍。
发电需要什么?原料是能直接买到的,前提是要有发电厂。
怎么建发电厂?一要钱,二要人。
再看下图,现存美国电力系统的价值规模……
想要实现发电量翻倍,不仅要耗费数以万亿级计的资金,还需要大量人力。更关键的是,这不可能在数年内实现。
3.物流
陆路方面。
在曾经的工业化时代修建的长达 40 万公里的铁路,虽然并没有完全荒废,但也已经极为老旧。
想在陆地上将货物横穿北美大陆,首先要做的就是维修铁路和公路。
2021 年,拜登曾发起 1 万亿美元基建投资计划,其中用于港口、铁路、公路的不足 20%,可以说是杯水车薪。
既然如此,海路的重要性就愈发重要。
这方面最近讨论度很高,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贝莱德集团收购巴拿马港口业务。
巴拿马运河的最大作用就是连接美国东西海岸,是曾经美国维持世界工厂地位的重要工具,如今对重振制造业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。
但还是那个道理。
港口发挥作用的前提,是有足够的货物去运输;而足够多的货物,又需要本国的进出海港口有足够的承载力。
问题在于,目前全球前十大港口,美国一个也没有。
最大的港口纽约港,吞吐量虽然高达 6 亿吨,但与真正的巨港相比,相距仍然巨大。
总而言之,还是要钱、要人、要贸易,重建港口繁荣。
这同样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。
上面所列举的,并不全面。
但仅仅只看这些,特朗普要推动制造业回流、实现再次伟大、乃至让美国重新成为世界工厂,所需要耗费的成本,简直难以想象。
" 伟大时代 " 长达一百余年,是几代人的努力才铸就了 " 伟大 "。
特朗普想要在任期内的短短数年就实现 " 伟大 ",似乎不太可能。
除非,能出现决定性的变量。
03
尾声
严格来说,人类历史上只有两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,源于两次能源革命。
第一个英国,蒸汽机使工厂摆脱对人力、畜力的依赖。
1760-1860 年,英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20 倍,以 2% 的人口贡献了世界一半工业生产。
第二个美国,关税保护固然起到一定作用,但更重要的驱动力是电力的应用。
爱迪生首先将自激式发电机应用于照明、并发明了白炽电灯泡,将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延长至夜晚;特斯拉发明交流发电机,功率大、且极大降低发电的成本,为工业提供了巨大的能源。
众多新技术雨后春笋般出现,才使得美国真正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国家。
两者都是作为能源革命的引领者、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自然结果。
而第三个 " 世界工厂 " 东大的崛起,则主要依靠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,在大多领域的生产效率上还没有实现本质的突破,与前两者有本质的区别。
特朗普信仰的 " 让美国再次伟大 ",究竟是恢复曾经第二代世界工厂的地位,还是仅仅满足于部分产业回流,甚至新建第三代世界工厂?
这或许才是当下这个时代,最关键的变量。
如果是前两者,所面临的问题就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说,主要方向是恢复曾经的生产力,困难的点基本围绕钱、能源、人力和时间这几个方面。
如果是后者,就意味着在能源或生产效率上做出巨大突破,从根本改写上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工业逻辑,生产效率、财富创造再次出现十倍、甚至数十倍进化……
从易到难,至少有三种可能:
1. 按照特斯拉模式,疯狂裁员,将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。
这个已经在做了,但阻力很大,操刀手马斯克宣布将于 5 月底辞去 DOGE 职务。
2. 最底层的东西无法改变,但依然可以如第三次科技革命那样,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—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 4.0。
虽然无法实现生产力飞跃,但依然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、同时降低对人力的依赖,解决美国再工业化最迫在眉睫的人力和资金问题。
3. 能源革命,目前最可靠的还是可控核聚变,但距离实用仍然遥遥无期。
分别对应三种结果:
制造业部分回流、解决社会矛盾,但未能恢复世界工厂地位;
恢复曾经第二任世界工厂的辉煌;
美国继续引领新时代,成为第三代世界工厂。
当然,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连最容易的第一种都实行得如此艰难,第四种可能性或许更大:
以上三者皆不成。(全文完)
嫩模私密大尺度写真视频
刘诗诗湿发微醺芭莎大片 | 4天前 |
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视频电影 |
科普版五上英语教案 | 7天前 |
北京沙河于辛庄有姑娘吗 |
2023年情人节礼物排行榜 | 7天前 |
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一部全集 |
机机对在一起30分钟k线看视频 | 6天前 |
孟子坤照片最新图片 |
页面升级狼拿笔记好 | 2天前 |
去同学家里做客带什么礼物 |
欧美三日本三级少妇99无码视频 | 4天前 |
一个医生飞机上抢救 |
Jazzmaster用哪个琴包 | 5天前 |
无码午夜av一区久久 |
51cg官网地址是多少 | 4天前 |
国色天香社区手机视频 |
男医生检查时揉女医生的胸 | 4天前 |
为什么黑料打不开网站 |
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| 9天前 |
菠萝蜜越大出肉率越高吗 |